导读: 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动能不可限量,那么其给环境治理又带来了什么呢?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环保,不知不觉间已经与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物联网、区块链这些技术界的“顶流”进行了一轮又一轮...
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动能不可限量,那么其给环境治理又带来了什么呢?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环保,不知不觉间已经与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物联网、区块链这些技术界的“顶流”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深度交流。
智慧环保装“大脑”
业界普遍认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大刀阔斧”期已经过去,社会基本面的污染逐步扫清,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除了需要广撒网,更重要的是定点突破,这里将是精细化管理的舞台。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高要求,多变化,以及时间线上的长时空跨越都决定了,全靠人力不现实。
精准识别、及时追踪、广泛收集、自动分析、影像留存、数据库、沙盘模拟、远程遥控、共享传输、信息整合、预警预判、批量处理等等特性,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动态掌握,环境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等推进工作都非常友好。
相较于传统体系,现代化生态治理体系真正整合起了系统性工程、一体化工程的职能,更有利于发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的全域统筹作用。
智慧水务打头阵
“水务行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里面重要的环节,被列入了重点智慧化行业”,东华大学教授舒诗湖在日前2022视环会高峰论坛——视环会智慧水务高峰论坛上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并表示很多企业已经参与进来,而互联网“大厂”与水务企业的交叉是有必要的。
这也涉及到目前智慧水务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即跨界。百度、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信息巨头搞水务,从一开始的惊奇到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就在不久前,百度还拿下了广州白云智慧水务项目,联通拿下了四川一个一体化智慧水务项目。
在舒教授看来,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对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水务业务不熟悉,水务企业对信息技术不精通,双方的交集也就是必然的。这契合业界的一个普遍观点,即认为互联网企业抢智慧水务市场蛋糕并不确切,双方的共赢会成为当前两大主体的最好出路。
三轮驱动定乾坤
市场资本如此积极当然是有原因的,智慧水务发展的前景不可小觑,政策+技术+监管三轮驱动,将智慧水务行业推向了快车道。
政策支持方面自不必说,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对智慧化、信息化升级的鼓励近年来屡登台前。
而技术革新方面,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了,不论是环保企业,还是软硬件供应商。长江环保集团牵手中国移动,新兴铸管牵手华为,这样的组合已经不稀奇了,实地应用如视环会智慧水务高峰论坛上电气自动化、给排水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卢汉清介绍的宁波智慧排水体系,济南泉水保护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升级,北京延庆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台等也进入了正轨。
监管,可以说是智慧水务体系加速发展的催化剂。得益于信息化技术的特性,智慧水务体系的构建为监管打开了方便之门,反向的,愈发科学、严格、标准、条理化、统筹性、全局性的环境监管也进一步推动了水务智能化、数据化的发展,是个双向箭头。
多维共向引增量
那么,智慧水务体系到底是个什么样呢?可以参考一下北控水务首席数字官数字化总监贾丕星在视环会智慧水务高峰论坛期间展示的架构。
其数字化战略可以分为基础层、作业层和管控层3个部分,基础层包括数据资产管理、IT资产管理、基础设施运维和信息安全管理,作业层则包括数字化架构管理(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企业,管控层包含数字化规划管理、数字化年度计划和数字化预算管理。另有一个支持管理层。
实际上,我国智慧水务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或者说仍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实现了数字化,离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预想结果还差得很远。“十四五”时期,智慧水务行业还将成为智慧水利体系构建的一部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甚至,已经有一部分先行者已经在思考,“元宇宙”下的智慧水务能够有怎样更丰富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了,这也会牵涉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改变,从系统、平台和产品三个维度进行建模和探索。而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来自于元宇宙6大支撑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电子游戏、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网络与计算,就像很多业内人士理想化的解读那样,“任何行业都能融入元宇宙”。
当然,这是后话了,元宇宙毕竟还是一个技术图景,前路待解的技术难题仍有很多。不过从这个角度看,智慧水务发展的未来版图,还是能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的,对全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挑战也相当考验市场主体的综合实力。
总而言之,都2022年了,水务时代风向已定。